发布时间:2012-7-21 10:09:08 来源:admin 浏览:437
4年后,这里成了船舶制造基地,热火朝天。
这里是黄州区长江中游巴河水道北岸,六福湾社区堤外。
黄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沿江岸线资源,长久未得到开发利用。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新一轮长江开放开发机遇之际,黄州区大力实施沿江开放开发战略,推进以长江岸线为主的“一带六区”建设,着力培育百亿港口物流、百亿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湖北鄂海造船有限公司瞄准时机,驻扎于此。
“这里周边交通发达,距离武黄、大广高速公路1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150公里,水陆空运输十分便利。虽然这里经济还欠发达,但这里是革命老区和教育强市,人文环境很好。”公司董事长张士聪说。
作为2008年引进的重点项目,鄂海造船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一期项目投资2亿元,建有5万吨级船坞一座、3万吨级船台3座、5千吨级船台8座,预期年造船能力在20万载重吨,年产值6亿元以上,创利税2500万元以上。
张士聪有着多年的船舶制造经验,其经营的浙江省温岭市凯利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曾在2007年度被评为台州市民营企业五十强。落户黄州后,鄂海造船公司一次次精彩的亮相便显示出其不同凡响。
2010年5月,鄂海造船公司承接到了武汉天和航运公司的生产订单。公司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运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船舶制造工艺,设计出“天和666”万吨级多用途散集两用船,并于2011年1月底在黄州胜利下水。
这艘为响应湖北省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而设计的川江标准船型巨轮,总长110米,型深7.2米,深宽24.8米,吃水6.6米,满载排水量1.2万吨,可装载480个标准集装箱。
这也是迄今为止,长江内河最大吨位的船舶。
技术创新始终引领着公司前进的方向。紧接着,公司夺得为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造集鱼平台的项目。
这个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体的“唐环1号”,从诞生之日起,便引起众人瞩目:这个不具自航能力的漂浮平台全长22.5米,型宽10.4米,主要由诱鱼、拦鱼、防逃等设施和过鱼通道以及相应的探测、观测设备组成,是为乌江彭水水电站量身定做。
通过试运行,长江船舶设计院的专家认为,“唐环1号”是对高坝过鱼方式的积极探索,属国内首创。
“迄今为止长江内河最大”、“国内首创”,鄂海造船公司以其骄人的业绩书写着黄冈造船业的传奇,创造出黄冈造船业一个又一个历史。
张士聪介绍,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及设计工艺,使产品质量处于行业之最,始终是公司孜孜不倦的追求。公司团队现有高工12人、工程师16人、技术人员52人,先后取得了一级三类造船资质证书和中国船级社IS0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以打造武汉新港现代造船基地为目标,以争当黄州沿江经济开发排头兵为己任,鄂海造船有限公司正站在新的征程上,扬帆起航。